紫花地丁地湿是不是也不出呀?
种子都在土表面,湿度达不到,种子不会发芽的。
播种方法:”于8月份,先将土地平整浇透,待水渗下后,将种子与细沙土拌匀,撒至地面,稍加细土将种子盖严,一周即可出苗。”
紫花地丁怎么繁殖
繁殖紫花地丁时,要在每年的3月份或者8月份,将植株饱满的健康种子,播撒到疏松、肥沃且排水性好的花土中,为其浇灌一次水分,然后将播种好的紫花地丁,放置在温度处于15-25度的环境下,等待1-2周种子就会发芽。
紫花地丁如何繁殖
1、繁殖时间
紫花地丁适合在春季的3月份和夏季的8月份进行繁殖,此时的气候较为凉爽,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,同时还能加快紫花地丁的生长速度,并且此时栽种的植物,能够在冬季顺利过冬。
2、处理种子
在繁殖紫花地丁前,要先挑选抗病性强的种子,再将种子浸泡到清水中30分钟,摘出浮于表面的干瘪种子,然后将其余饱满的紫花地丁种子,继续浸泡4小时,让种子表面露白即可。
3、提供土壤
在处理完紫花地丁的种子后,要将其撒播到松软的花土中,再向种子的表面覆盖上一层薄土,然后向紫花地丁浇灌一次水分,使花土处于湿润的状态,注意在繁殖植株前,需要先为花土消毒杀菌,以防影响紫花地丁的生长。
4、生长环境
在播种完紫花地丁后,要将其放置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下,并将环境的温度调节到15-25度之间,促进种子发芽,注意梅雨季节的时候,不可以将紫花地丁放置在窗边或靠近水源的地方,否则植株会受潮腐烂。
紫花地丁是什么花?怎么种植?
紫花地丁(学名:Viola philippica),别名野堇菜、光瓣堇菜等。多年生草本,属侧膜胎座目,堇菜科多年生草本
1、花期
紫花地丁种子最佳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2~4月份以及8~9月份,这两个时间播种的紫花地丁种子发芽率最高,长得最好。现在野外的紫花地丁还在开花,一般3月份,紫花地丁就开始开花了2、种植方法
紫花地丁如果是采用播种法,其实可以在温室内进行,这样对于时间也就没有了局限性,可以在冬季播种,这样到了早春时节,温室里的紫花地丁种子就会出苗了。
紫花地丁4月24号种的,几天能出苗?
紫花地丁从栽种到发芽大概是需要5到7天左右,具体的发芽时间还是要看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。
紫花地丁种子细小,一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方式。床土一般用2份园土,2份腐叶土,1份细沙。播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,一般可用0.3%~0.5%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,以达到培育壮苗、防治苗期病虫害的目的。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。播种时间:春播3月上、中旬。秋播8月上旬。播种后控制温度15℃~25℃之间,一周左右出苗。
性喜光,喜湿润的环境,耐荫也耐寒,不择土壤,适应性极强,繁殖容易,能直播,一般3月上旬萌动,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中旬,盛花期25天左右,单花开花持续6天,开花至种子成熟30天,4月至5月中旬有大量的闭锁花可形成大量的种子,9月下旬又有少量的花出现。
紫花地丁,别名野堇菜、光瓣堇菜等。多年生草本,属侧膜胎座目,堇菜科多年生草本,无地上茎,高4~14cm,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,上部者较长,呈长圆形、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,花中等大,紫堇色或淡紫色,稀呈白色,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;蒴果长圆形,长5~12mm,种子卵球形,长1.8mm,淡黄色。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。
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,有清热解毒的功效。主治黄疸、痢疾、乳腺炎、目赤肿痛、咽炎;外敷治跌打损伤、痈肿、毒蛇咬伤。紫花地丁所含黄酮甙类及有机酸对金色葡萄球菌、猪巴氏杆菌、大肠杆菌、链球菌和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,素有“解毒草”之称。
紫花地丁
紫花地丁播完多少天可以发芽
花期:3-4月开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,高7~14厘米,无地上茎,地下茎很短,主根较粗。叶基生,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边缘具圆齿,叶柄具狭翅,托叶钻状三角形,有睫毛。花有卡柄,萼片卵状披针形,花瓣紫堇色,具细管状,直或稍上弯;花期4~5月,紫色小花,秋后茎叶仍青绿如初,花旁伴有针状小果,直至冬初,地上部分才枯萎,因此是极好的地被植物,也可栽于庭园,装饰花境或镶嵌草坪。
花色:白·黄·紫 [编辑本段]生长习性性强健,喜半阴的环境和湿润的土壤,但在阳光下和较干燥的地方也能生长,耐寒、耐旱,对土壤要求不严,在华北地区能自播繁衍,在半阴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,除羊胡子草外,其他草本植物很难侵入。在阳光下可与许多低矮的草本植物共生。